健康睡眠,远离慢性病—2021年世界睡眠日:“良好免疫源于优质睡眠”
2021年3月21日,是第21个“世界睡眠日”,今年世界睡眠日的中国主题为“良好免疫源于优质睡眠”。睡眠是人体非常重要的生理状态,有助于消除疲劳、恢复体力,提高自身免疫力和抵抗力。 世界睡眠日的意义 世界睡眠日”的目的是要引起人们对睡眠重要性和睡眠质量的关注,提醒人们要关注睡眠健康及质量。关注睡眠质量就是关注生活质量,关注睡眠就是关注健康。失眠已经成为一个影响现代人健康的重要问题,它不仅影响人的情绪,甚至能影响人的免疫系统,更重要的是,失眠往往是身体潜在某种疾病的外在表现形式之一。 什么是健康的睡眠? 睡眠量:婴幼儿平均一天睡17-18小时; 儿童必须保证每天10小时的睡眠时间; 青少年则需睡8-9个小时; 成年人健康睡眠时间为8小时,最少不得低于6小时; 老年人的平均睡眠时间为6-8小时;这是不同年龄段对睡眠量(时间)的要求。 睡眠质量:半小时内入睡基本整夜不醒,上床半小时内即能入睡,整夜不醒或醒一次,不是间断多醒或早醒;不梦少梦,不是多梦或噩梦;睡眠深沉,不是似睡非睡;或易受环境干扰、惊醒,这是对睡眠质量的要求。 最佳睡眠时间:晚10点至晨6点 人类最佳睡眠时间应是晚上10点-清晨6点,老年人稍提前为晚9点-清晨5点,儿童为晚8点-清晨6点。这样的睡眠时间符合自然界阴阳消长规律,长期违反这个规律,就会受到自然界阴阳消长规律的制约,而发生失眠现象。 怎样才算是失眠症? 典型症状:上床难以入睡持续两周以上失眠的主要症状表现是上床难以入睡,或早醒或中间间断多醒;或多梦、噩梦,似睡非睡;或通宵难眠。这样的睡眠状况,如果发生的时间不长,且白天其他不适症状不明显,也不影响工作、学习和社会活动功能,可称失眠,但不能认为就是失眠症。失眠,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某些干扰因素引起,出现一时的卧床难眠或间断多醒、早醒等症状,是常见的一种现象,一般经过自身精神或生活上的调节,不需服用什么安眠药物,于数日后可以自动恢复正常睡眠。这说明人们正常的睡眠功能是可以自身调节的,因此,在日常生活中有时出现短时间的失眠症状,并不奇怪,也不可怕,不必急于服用安眠药,通过自身调节是可以恢复正常的。 如果出现上述某种失眠症状,持续时间二周以上,并有头晕胀痛、心慌心烦等症状明显影响白天工作、学习和社会活动功能时,才是一种疾病的表现,当称失眠症。失眠症发病也有轻、中、重程度不同,因此,对失眠症的诊断需要有一个量和质的综合评价方法,才能作出相对比较客观的判断。 睡眠障碍的危害 睡眠不足可导致人体机能发生紊乱。科学家们研究发现,健康人能忍受饥饿长达3个星期之久,但只要缺觉3昼夜,人就会变得坐立不安、情绪波动、记忆力减退、判断力下降,甚至出现错觉和幻觉,以致难以坚持日常生活中的活动。医学研究表明,偶尔失眠会造成第二天疲倦和动作不协调,长期失眠则会带来注意力不能集中、记忆出现障碍和工作力不从心等后果。 如何拥有良好的睡眠? 一、 睡眠九大注意事项: 1.睡眠环境:卧室整洁,空气流通,不燥,光线柔和,温度18一20℃;床铺软硬适度.被褥干净柔软,枕头高低适当。 2.睡前散步:睡前散步30~60分钟。 3.睡前洗脚:温热水洗脚,有利于消除疲劳,有利于脑细胞由兴奋转为抑制,促进睡眠。 4.睡前饮水:睡前饮水,使血液适当稀释,以防睡觉时血流缓慢导致血栓形成。 5.睡前喝奶:睡前喝奶,可以镇静安神,补充钙质,防止骨质疏松。6.睡前刷牙:可保护牙齿,提高睡眠质量。 7.睡前洗脸:防止化妆品和污垢刺激皮肤。 8.睡眠侧卧:可消除疲劳,有利于肠胃消化和排空。 9.不蒙头睡:把头蒙在被窝里睡觉,影响呼吸,不利健康。 二、健康睡眠十要素 1.少思:睡前不想忧郁事,先睡心后睡眼。 2.平心:睡前控制情绪,不要恼怒发火,心平睡自安。 3.忌食:睡前不吃东西,太饱影响入睡。 4.节语:睡前不要讲话太多,掌握食不言,寝不语。 5.关灯:不要开灯睡觉,开灯睡可使心神不安,并有损眼睛健康。 6.闭嘴:不要用嘴呼吸,张嘴呼吸不卫生,口、咽、喉和肺脏受冷空气刺激,易发生呼吸道感染。 7.通风:睡前开窗通风,保持卧室空气清新。 8.常温:睡眠时要调节好冷气或暖气的温度。 9.露头:不要蒙头睡,被窝里空气不洁净,有损健康,影响呼吸。 10.饮水:睡前喝杯白开水、蜂蜜水或牛奶,稀释血液,帮助入睡。 三、四种睡姿与健康 1.仰睡:身体平躺伸直,两臂平放两侧,胸腹部不要盖得太厚,这样呼吸自然,全身肌肉均可松弛,身体能得到充分休息。 2.俯睡:趴着睡时胸腹受挤压,吸气时胸部扩张受限,呼吸费力,久之颈肩部肌肉易发生疼痛不适。 3.蜷睡:蜷曲睡姿多见于冬季,由干腿脚不暖和,便将双腿屈曲于腹部,这样使下肢血液循环减慢受阻.难以睡熟,晨起便觉腿足乏力。 4.侧睡:是符合生理健康的睡姿。侧睡时,胳膊不要枕在头下,两腿自然弯曲,不要并放在一起。这样全身松弛,血液通畅,入睡无影响。从生理上讲,以右侧睡姿为最佳,既不压迫心脏,又利于肝脏的血液回流及胃肠的排空。
|